建筑物防雷电的方法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分外布防雷和内部防雷两部分。外部防雷:包括接闪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和接闪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三部分组成,主要防护直击雷(雷中建筑物的天面部分)与侧击雷(雷中建筑物的天面以下、地面以上的部分),目的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损害,减弱雷击产生的巨大雷电流沿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内部防雷:包括屏蔽隔离、合理布线、过电压保护和等电位联结等,主要防护感应雷(当雷云发生云内闪、云际闪、云地闪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目的是对这种雷电电磁脉冲起限制作用,从而保护建筑物内各类电器设备的安全。方法是利用地梁、承台、桩基等混凝土基础类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并利用建筑物混凝土柱内或剪力墙中竖向主筋作为引下线与接闪器连接构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地圈梁引出总等电位,总等电位再分到各个局部等电位,使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分别与等点位相连,构成一个防雷系统。
闪电简史闪电现象和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代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雷电的记载。后在西汉刘安等着的《淮南子》中﹐提出“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的思想。东汉﹐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记有“雷者﹐太阳之激气也。何以明之正月阳动﹐故正月始雷﹐五月阳盛﹐故五月雷迅﹐秋冬阳衰﹐故秋冬雷潜”﹐它描述了雷电现象的季节性特性。到18世纪﹐为揭示闪电的性质﹐许多科学家进行了探测实验。如美国学者B.富兰克林在1750年曾提出﹐用装在高塔上的避雷针﹐由云中引电进行测量的设想。1752年6月他冒着雷击的危险﹐在费城进行了的风筝探测雷电的实验﹐观测到了通过风筝引线由雷雨云产生的电火花﹐证实了自然闪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本质的一致性。同一时期﹐苏联学者Μ.Β.罗蒙诺索夫和Γ.Β.里赫曼用自制测雷器探测到了雷暴过境所引起的电火花﹐不幸的是里赫曼为闪毙。自此以后﹐开始了关于闪电在电学基础上的近代研究。
在检查和施工中,严格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尽量不要用电,如果必须用电工作,则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穿上绝缘鞋,绝缘手套和橡胶垫,并安排特殊的监督。检查和建造场所和计算机场所时,请穿着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在防雷安全检测和建造过程中,高空作业,现场作业,,化学场所,计算机场所等中均禁止吸烟,并且不允许着火或敲门。严禁在场所进行电焊,氧焊和电冲击钻的使用。在有毒,灰尘,或化学场所工作时,请戴防毒面具。在雨天以及雷电天气,严禁检查和施工。禁止将测量线放置在高压线附近。禁止爬上孤立的建筑物(例如烟囱等),并越过相邻建筑物。高空工作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那些患有,心脏病,,,,头晕,突然昏厥等的人,以及那些不适合攀登作业的人,不得在高处工作。在检查施工期间,严禁分部人员饮酒。新近调动的人员(包括借调的临时人员,代表培训和雇用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并且只有通过考试后才能工作。检验施工现场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没有安全检验施工条件的,应当拒绝进行检验施工。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学习和安全防护设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