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参天大树由于受到带大量电荷的云层的感应,也带上大量电荷,积累的电荷过多时,树就被击倒。在同样倩况下,高层建筑安然无恙恐怕要归功于避雷针了,在许多高塔上都有于个金属做的、状如绣花针、针头向上直立的东西,这就是避雷针。那么,这状如绣花针、貌不惊人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能“避雷”呢? 其实,避雷针应叫“引雷针”才合适。由此可见,避雷针的放电作用会减少地面物与云之间打雷的可能性;到了不可避免时,它自己就负担了雷的打击,房屋与人得到了安全。
雷电的危害形式闪电可分为云闪、云间闪和云地闪。前者对危害大,后者对建(构)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地闪电,平均每秒100次。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近,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凡是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上高耸物体、地面与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段容易落雷。雷电侵入地面的建(构)筑物、设备、人、畜等会造成灾害,其形式主要有:直接雷击(包括直击雷、侧击雷)——在雷电活动区内,雷电直接通过人体、建(构)筑物、设备等对地放电产生的现象为直接雷击。间接雷击——雷电流通过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雷电反击等(统称感应雷)形式侵入建(构)筑物内,使建(构)筑物、设备部件损坏或人身伤亡。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其特点是雷电放电电压高,闪电电流幅值大,变化快,放电时间短,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破坏、起火、严重损失。雷电灾害波及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各业,几乎无所不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雷电灾害显得越来越严重。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介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结合的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和抗灾能力,对灾害发生前的气象灾害损失进行预估,并指导的启动。响应水平的防灾计划,科学合理地开展防灾工作。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侧重于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因素:受灾环境,致灾因素和受灾主体。自然环境孕育着灾难。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空间,时间以及人文和社会背景。例如生物圈,大气层,地质结构,社会文明等。对于气象灾害,大气条件和异常是孕灾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指可能导致气象灾难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气象事件或异常天气或气候的发生。例如,大雨导致洪水;如果长期降水很少或没有降水,将发生干旱;如果温度突然下降,通常会发生冷害,冬天可能会结霜或冻结;如果温度突然急剧升高,形成热浪等。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违反自然法则造成的,导致更大的致灾作用。例如,破坏森林和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将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干旱和暴雨加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受害体指可能受到危险因素威胁的人员,财产和生命。仅当造成灾难的因素对受灾者造成损害时才发生灾难。一个地区的受灾机构越多,该地区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就越大,灾难的风险就越大。灾害主体的脆弱性是指潜在危险因素对给定危险区域内所有财产造成的伤害或损失的程度,反映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通常,受灾机构的脆弱性越低,灾难的损失灾难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灾害是可衡量的经济损失,而减少灾害是尽可能减少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程度。其中,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造成的生命和健康损失,自然资源破坏及相关成本损失,各种社会财富的破坏和生产中断,生活失调造成的损失等。灾害损失来自直接经济损失的延伸和滞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