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讯线路的防护一般来讲,光纤线路不必加装防雷电浪涌保护装置,因为光纤线路本身不属于导体,也就不会感应传递过电压浪涌。这一点许多人知道,但常常容易被忽视的是光纤线缆的防雷保护,从而导致一些雷电过电压闪络,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光纤线缆一般有金属加强筋和金属铠层用于保护光纤线缆,光纤本身虽不会感应和传递过电压,但其金属加强筋和金属铠层却极易感应、传递雷击过电压,必须给予妥善处理,即在光纤进户端务必做好有效的接地保护。
加大对农村建筑物防雷建设的监管力度。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建筑物,强制安装避雷设施,定期进行检测。从源头上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可以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植,减少农民的负担,从而减少雷电伤亡的发生。规范电力、电话、电视天线等线路的防雷措施。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上雷电流的时候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承受不了。一般情况下,线路在人户前套15米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l5米长的屏蔽线,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入地。
闪电简史闪电现象和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代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雷电的记载。后在西汉刘安等着的《淮南子》中﹐提出“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的思想。东汉﹐王充在《论衡.雷虚》篇中记有“雷者﹐太阳之激气也。何以明之正月阳动﹐故正月始雷﹐五月阳盛﹐故五月雷迅﹐秋冬阳衰﹐故秋冬雷潜”﹐它描述了雷电现象的季节性特性。到18世纪﹐为揭示闪电的性质﹐许多科学家进行了探测实验。如美国学者B.富兰克林在1750年曾提出﹐用装在高塔上的避雷针﹐由云中引电进行测量的设想。1752年6月他冒着雷击的危险﹐在费城进行了的风筝探测雷电的实验﹐观测到了通过风筝引线由雷雨云产生的电火花﹐证实了自然闪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本质的一致性。同一时期﹐苏联学者Μ.Β.罗蒙诺索夫和Γ.Β.里赫曼用自制测雷器探测到了雷暴过境所引起的电火花﹐不幸的是里赫曼为闪毙。自此以后﹐开始了关于闪电在电学基础上的近代研究。